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城堡的守護者(三)gardien de château (3)


        登上法蘭西斯一世側翼一樓中段的迴旋梯,推開厚重的大門,觀光客彷彿化身為受邀至皇室參觀的嘉賓,無論公、私領域,都能恣意地窺其究竟。若是在某些特定時間進來,還有城堡專屬導覽員為大家講古,解開潛藏於皇室展間的各個符碼,述說皇室成員的奇聞軼事。然而,這裡總不是自己家,不能事事為所欲為,展間人員尤其會在這個展間上緊發條,注意是否有不合規定的賓客,上前告知該遵守的參觀禮儀。這一層不像其他樓層只有一位展間人員,這裡有兩位,分別職守皇室公領域國王議政廳與皇室私領域皇后閨房,瞻前與顧後。畢竟這一層如果觀光客太多、太吵雜,可是會影響整棟法蘭西斯一世側翼的參觀動線與觀看品質,甚至一閃神沒注意到有些觀光客恣意觸碰貴重古物,可是會讓警報器作響,因此這裡的工作人員總是戒慎提防著。
國王議政廳(Salle du roi)
       這裡幾乎時時刻刻充滿觀光客,唯有一早九點還沒有遊客進城堡時,我又剛好在這裡開啟一天的工作,就能在繞完二樓的動線把每一展間的門都打開後,回到駐守點欣賞建築雕飾、閱讀介紹立牌上的文字。二樓的大門推開後即為展間⑥:國王議政廳(Salle du roi),這個空間很大,議政廳的壁飾與雕塑與一樓的石刻儲存室截然不同,無論室內色澤與裝飾,細緻吸睛,每每看到走上來的觀光客都是帶以讚嘆的表情。十九世紀末建築師杜邦(Felix Duban)在進行考古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用色與建築風格之後,恢復十六世紀初法蘭西斯一世問政時的空間原貌,國王議政廳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為公開的皇室空間,有多元用途:除了是法蘭西斯一世的用餐場合、接見官員與外賓的空間,也是展現國王能力與皇家富足的公領域,像是皇室象徵、掛毯、雕塑與肖像、騎士戰器等等,可見一斑。

作為象徵物的火蠑螈、貂、貝殼與天鵝
        才十八歲的法蘭西斯安古蘭(François d'Angoulême)於1514年娶了遠親路易十二與安娜布列塔尼的女兒—克勞德公主(Claude de France)。她沒有任何兄弟繼承王位,便順理成章地繼承布盧瓦城堡與北方布列塔尼。法蘭西斯安古蘭搬進公主的出生地布盧瓦城堡並登上王位後,又名為法蘭西斯一世(François Ier)。距他登基至今剛好500年;因此,羅瓦河谷地方觀光局(la Mission Val de Loire)將今年定為「1515-2015 法蘭西斯一世:羅瓦河谷文藝復興年」(1515-2015-François Ier, la Renaissance en Val de Loire),羅瓦河流域城堡與古蹟有一系列相關的歷史文化活動。1515年,他開始在布盧瓦城堡興建法蘭西斯一世側翼,歷時三年(1515~1518)。在左手邊的煙囪上,有兩隻象徵皇室的動物圖騰:左邊為象徵法蘭西斯一世的火蠑螈(salamandre)、右邊則是象徵克勞德公主的貂(hermine,繼承了她媽媽安娜布列塔尼來自北方的動物家徽)。火蠑螈以火攻擊的能力代表武力強盛,作為王的象徵,此外還有皇室圖騰百合(fleur de lys)與文藝復興初期的貴族象徵物貝殼(coquille);貂皮潔白代表純潔,作為后的象徵,天花板也繪有這些皇室徽飾。煙囪下的壁爐也有另一動物徽飾,剛開始工作的第一個禮拜曾有觀光客問我那代表哪個皇室貴族,當時沒有做足功課,就這樣被考倒了,只能跟他說:「抱歉,我不太清楚,如果您願意的話,我可以詢問導覽員。」問了其他同事後,原來這隻「遺憾天鵝」(cygne navré),即被箭穿過身體的天鵝(le cygne transpercé d'une flèche),是法蘭西斯一世母親露易絲薩瓦(Louise de Savoie)的代表物,作為思念亡夫(Charles d'Orléans,法蘭西斯一世之父)的遺憾之愛。在煙囪旁有一張國王專屬的皇位,附有頂篷,充滿了金黃百合這皇室圖樣,法蘭西斯一世會在此用餐。這個皇位是可拆式的,也就是說,如果國王要到其他城堡住上幾天,他的隨從就會將皇位拆卸裝箱帶著走,當時很多皇室物件都是跟著國王走,像是掛毯(tapisseries),冬天較冷時,就掛在四周牆面上,用來避寒,直到路易十四之後的掛毯才成為固定式,永久嵌於牆上。當時,想要用酒水毒害國王是很困難的事,因為酒水都會經由設計過的器皿事先檢查,這類器皿多由蛇嘴或獨角獸的頭角製成,據說有毒物質經過會變顏色。再往右手邊看,有一張西班牙製的木雕辦公桌,充滿小抽屜的設計,在當時放置重要文件,抽屜都有上鎖,相當精緻。
雕飾大寫F與C的煙囪與天花板
        展間右手邊的空間除了有另一面雕飾著國王與皇后名字開頭大寫F與C的煙囪外,還擺了法蘭西斯一世的騎士戰服與戰器,法蘭西斯一世是法國歷史上出了名的皇家騎士,剛上位的他熱愛南征北討,尤其是義大利米蘭東南方附近Marignan一役戰勝後(舊義語:Marignano,現為:Melegnano),成功奪回曾祖母瓦倫汀(Valentine Visconti)於米蘭的領地。然而,皇后克勞德的生活品味不在此,她自小身體羸弱、喜好文學藝術,不愛武器、打獵、征戰,國王還在位期間她就過世了,國王不守寡的,直接再娶奧地利伊利諾公主(Éléonore d'Autriche)。而展間旁的戰器都是十六世紀初的真品,經過的男士們,無論大人小孩都想伸出鹹豬手摸上一把,此時就會被眼尖的工作人員出聲制止:「請勿觸摸。」(Pas de toucher, s'il vous plaît.)通常大人都會對我們露出尷尬的笑容,說聲抱歉;然而,小孩就有不同的反應了,不是害怕地瞪著我們不敢再碰,就是想要繼續以身試法故意再碰,然後被尷尬不已的家長制止。有些孩子會乖乖地不再亂碰,但有些年紀真的非常小的,會坐在地上大哭,這時他們的父母跟我們的表情都顯示為無奈與攤手。家長不是迅速把他們拉走,就是留他們坐在原地大哭,後者真的很令人傻眼。
瓦洛廳(Salle des Valois)
        再往前走向下一展間⑦:瓦洛廳(Salle des Valois),這裡是擺放法蘭西斯一世眾多收藏的公開空間,他不只是一位博學的君主(是他使法文成為歐洲文學的官方語言,與拉丁文並駕齊驅),亦是藝術的捍衛者、無法饜足的收藏家。熱愛文藝復興時期的思維,即重新探索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與神話文學,法蘭西斯一世從北義將此概念引進法國,也在法國接見了許多義大利藝術家,像是授權藝術家達文西(Léonard de Vinci)到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設計著名的雙螺旋梯,並把昂布瓦茲(Amboise)附近的克洛呂斯城堡(Château de Clos Lucé)送給他,達文西晚年也在此長眠;在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宮(Fontainebleau)接見善於運用色彩的佛羅倫斯畫家羅索(Rosso Fiorentino),並以出資者的身份贊助眾多藝術家到楓丹白露創立藝術學院以進行創作。因此,這個展間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品的用色(黃、藍、白為主),還可以欣賞到多幅文藝復興畫家的複製品,像是知名的神話故事歐羅巴的掠奪(L'Enlèvement d'Europe)、達文西的學生臨摹其畫作施洗者約翰(Saint Jean-Baptiste)。
法蘭西斯一世接見畫家羅索與神話故事歐羅巴的掠奪
文藝復興時期的用色
        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收藏品,這個展間擺放了七位國王肖像與當時的錢幣展示,這給了觀光客對歷任瓦洛王朝國王的外觀印象,依序為路易十二(Louis XII)、法蘭西斯一世(François Ier)、亨利二世(Henri II)、法蘭西斯二世(François II)、查理九世(Charles IX)、亨利三世(Henri III)與亨利四世(Henri IV)。導覽員多會停留在此講古:瓦洛王朝的第一任國王為路易十二,因為路易十二與皇后安娜布列塔尼沒有子嗣,只好讓女兒克勞德公主與遠親法蘭西斯一世政治聯姻。法蘭西斯一世死後由兒子亨利二世繼位,雖然他與當時義大利佛羅倫斯知名商賈家族的凱薩琳麥迪奇(Catherine de Médicis)政治聯姻,凱薩琳還替他生了十個孩子,但他的最愛還是來自法國帕提耶的黛安娜(Diane de Poitiers),亨利二世原本將知名的雪儂梭堡(Château de Chenonceau)送給情婦黛安娜,但對黛安娜恨之入骨的凱薩琳在亨利二世意外過世後,便處心積慮想奪走雪儂梭堡,於是以羅瓦河畔另一腹地較小的修蒙堡(Château de Chaumont-sur-Loire)與黛安娜交換,面對皇后,情婦怎有說不的權利。亨利二世有三個兒子,接著繼位的是年僅十六歲的法蘭西斯二世,與其政治聯姻的皇后為來自蘇格蘭的瑪麗史都華(Mary Stuart d'Ecosse),然而他在位只有幾個月就死了,只好由年僅十歲的兒子查理九世繼位,政治聯姻對象為來自奧地利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d'Autriche),儘管查理九世在位十多年,但也於二十四歲英年早逝,只好由最後一個兒子亨利三世繼位,據說瓦洛王朝歷任皆是政治聯姻,唯有亨利三世與來自洛林的皇后露易絲(Louise de Lorraine)是真愛,亨利三世最終因新舊教之爭被刺殺身亡,瓦洛王朝已經沒有男丁了,只好由來自波旁王朝的遠房表弟亨利納瓦(Henri de Navarre)與凱薩琳才貌兼具的女兒—瑪格麗特公主(Marguerite de France)政治聯姻,亨利納瓦更名為亨利四世,然而亨利四世並不愛瑪格麗特,與她也沒有任何孩子,他再娶了佛羅倫斯的瑪麗麥迪奇(Marie de Médicis,凱薩琳麥迪奇的遠房堂妹)為后,生了兩個兒子,即未來的路易十三(Louis XIII)與加士東奧爾良(Gaston d'Orléans),瓦洛王朝在皇室血脈中斷後便告終而改朝換代了。從王與后過往的愛恨情仇回到現實,展間裡的錢幣都是真品,儘管放置錢幣的玻璃窗有上鎖,館方還是設了多層防護,像是只要輕微碰觸就會異常敏感的警報器,每周至少作響三、四次,不只會嚇到多數無辜的觀光客,沒有注意到有觀光客誤觸警報的工作人員也是膽顫心驚啊!
皇后藝廊(Galerie de la reine)
在這展間展示的是什麼樂器?
        從小門左轉進展間⑧:皇后藝廊(Galerie de la reine),這裡除了是皇后凱薩琳麥迪奇的收藏展間外(今日作為人物畫展間),也是連結公領域與私領域的通道,作為接待其他王公貴族、晚宴(舞會、音樂會)或加冕儀式(apparat)的場合。地板磁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藍,建築師杜邦將此展間修復得很亮眼,有時沒事打發時間,同事Patrick會故意問我問題:「考考妳!」我都會回答:「盡管考!」還沒把各展間作品摸透的我很多次都會被考倒,畢竟他已經在此工作好多年了。問題像是「在這展間展示的是什麼樂器?」我直接回答:「鋼琴。」沒有意識到答案不可能那麼簡單,完全答錯,原來那不是鋼琴,而是「大鍵琴」(clavecin),玩法則是要把琴鍵彈撥起來的,琴鍵還是木製,我真是有眼不識極品。另一個問題就很機車了,「這個展間右手邊牆上的畫作,畫裡的女性是誰?」又被考倒了,若是問我展間左手邊的人物畫作,我還略知一二,幾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學者,像是陳述此中心思想「我們並非生來就是人,而是成為人」(On ne naît pas Homme, on le devient.)的義大利哲學家伊拉斯莫思(Érasme)、義大利文學家但丁(Dante)、捍衛法國文學的薔薇詩人洪薩(Pierre de Ronsard)等等,正前方的法國國王人物畫像也算簡單,但右手邊那一幅真的太難,畢竟這幅畫作沒有介紹立牌!原來Patrick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誰,剛來工作時,他說他問了導覽員,無從考證的一張畫作,導覽員也只能說是位貴族女孩,所以答案就是某位貴族(翻白眼)。問題又如「為何這展間地板的磁磚有幾塊的藍跟大多數不同?」嘿嘿,這次考不倒我了,少數的藍磁磚顏色較暗,是最初十九世紀末建築師杜邦修復的,大多數的藍磁磚則是2000年再翻修的,因此顏色不同。終於答對了,在這裡工作,真的還是要多看多問多做功課啊!
晚宴(舞會、音樂會)
法國國王人物畫像
        前往下一個展間⑨:后之衣帽間(La garde-robe),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歷任皇后更衣的空間,自安娜布列塔尼開始就有女侍協助更衣,到凱薩琳麥迪奇時協助更衣的女侍達兩百人,皆是萬中選一才貌兼具,她所創立的這群女侍團(escadron volant)還有另一個重要功用,以才貌接近重要朝臣當間諜,竊取重要訊息,所謂的美人計啊!然而,今日在這個小空間已經看不到她們的華麗衣裳,只有幾幅歷任皇后的人物畫與肖像,像是體弱多病的克勞德公主、年紀輕輕就守寡的瑪麗史都華(當時法國守寡是披白色頭巾,凱薩琳麥迪奇帶進義式的黑色守寡服儀)、又名瑪歌皇后(la reine Margot)的傳奇人物瑪格麗特公主、牽著小小路易十三的瑪麗麥迪奇。最後一幅有路易十三跟瑪麗麥迪奇的人物畫總是吸睛,一開始大家都會以為瑪麗麥迪奇牽著一位小女孩,但明明畫上有寫這是剛滿27個月的路易十三,原來法國皇室傳統會給七歲以前的小男孩穿裙裝,這真是太特別了,也難怪法國歷任國王的穿衣風格與品味如此特殊,尤其是太陽王路易十四!
守寡的瑪麗史都華
牽著小小路易十三的瑪麗麥迪奇
        這裡還有幾幅畫展示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如何美白(文藝復興時期的女生認為古希臘羅馬的女性有金髮與白皙的額頭是美麗的象徵,我心裡偷偷說原來種族歧視這麼早就開始了),當時沒有面膜,只能以萊姆汁或蟾蜍血自製美白霜,有英美人士看到介紹立牌還跟我確認真的是蟾蜍嗎?我們查證單字後只能一起做出驚訝與不可思議的表情!
drawers and small boxes for the make-up
        重頭戲在展間⑩:皇后閨寢(Chambre de la reine),這裡也是另一位工作人員駐守點,為了巡視觀光客是否恣意撫摸床舖、床簾,甚至大喇喇地躺下去,大概有一半的觀光客會想要去碰那張床吧,尤其是孩子們,人少時我們會前往輕聲告知,人多時我們可就不留情面拉開嗓門嚴肅地說「請勿觸碰」,這時碰床的觀光客馬上成為全場的焦點,尷尬無比,但總還是會遇到那種講不聽,還跟我說碰一下沒關係的外國觀光客,這時只能解釋這床是十九世紀末古物,大家都去碰的話很快就會壞了,而且這裡到處都有攝影機連線到保全室。但這畢竟是少數,多數觀光客都是很遵守參觀禮儀的,尤其會看到法國爸媽帶著小朋友來參觀城堡,邊看邊介紹文物,還會提醒孩子不要亂碰,有時甚至是小朋友輕聲朗讀立牌上的展間介紹給爸媽聽,互相討論展間裝飾與古物,那畫面看在眼裡格外溫馨、感人,美感教育從小、從家做起。
皇后閨寢(Chambre de la reine)
凱薩琳麥迪奇帶進義式的黑色守寡服儀
        這間被建築師杜邦設計還原為凱薩琳麥迪奇的閨房,房間的天花板、地板、煙囪上到處可見由兩個C與一個H交織的字母圖樣,就是代表凱薩琳麥迪奇與其夫婿亨利二世的名字開頭,圖樣看起來也有D,傳聞有二,一為亨利二世(Henri Deuxième)全稱的縮寫H和D,另一為其情婦黛安娜(Diane de Poitiers)的名字縮寫D,見仁見智囉!在這展間,很多觀光客都覺得皇后的床也太小了吧,一般人真的睡得下嗎?導覽員都會做如下說明:史料多寫當時的床為客製化,會依主人身高去丈量長度,以節約製作材料,而我們所見的這張床長度也是有190公分,一般女性是睡得下,但是國王與皇后的床在當時很常是臥榻,作為接見王子、公主或親信的場合。至於他們到底睡在哪裡呢?Patrick告訴我可能是城堡中較隱密的地方吧!展間中有一介紹立牌說明皇后的一天:皇后一早起床,王子、公主與親信女侍們會前來問安,接著會一起到隔壁小禮拜堂(L'oratoire,展間11)做彌撒(天主教為當時法國國教,國王與皇后都是虔誠教徒),接近中午時分會在此接見貴賓。
小禮拜堂(L'oratoire)
用完午餐後,繼續接見其他選定的訪客。下午時分,皇后、公主或其他貴族女性會一起欣賞男士們的動態活動,像是騎馬或射箭,多會押注看誰獲勝。不要小看這些女性,她們自幼也是會騎馬跟射箭的,只是受於禮教規範,她們多做靜態活動,像是聊天、到書房(Studiolo,展間12)閱讀、吟詩、撥弦或刺繡,只要不是閒著都好,晚餐後回到皇后藝廊(展間8)參加舞會或音樂會等晚宴。看完這只能自嘲,你我皆凡人,摸摸鼻子繼續上工,作夢比較快!
書房(Studiolo)
        欸,布盧瓦城堡沒有國王寢宮嗎?當然有,從皇后閨寢旁的迴旋梯再往上走一層樓就是囉!(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